北京入冬以来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国民对雾霾给健康带来的危害表现了广泛关注。对此,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发展光伏产业以破解雾霾之困。
刘汉元认为,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或许有不同观点,但化石燃烧排放的废气是其主要原因,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采取的减排、压产、限行等等各种措施都只能减缓、减轻排放,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刘汉元提出,国家应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雾霾之困。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成为了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2016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了2.85亿辆,尾气的排放也进一步加重了空气质量的恶化。因此,解决雾霾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方式,加快推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当前的雾霾之困。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发展光伏产业破解雾霾之困的建议是否具有科学性,刘汉元认为:
一是我国具备了大力发展光伏能源供给的产业条件。刘汉元介绍到,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风能、光伏发电等清洁产业体系,设备制造、系统应用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已经具备了吹响能源革命号角的各种主要条件。从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已从十多年前的“两头在外”,发展成为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从90%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到安装应用占到接近一半。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单位发电装机成本持续降低,目前每瓦的建设成本在5-7元,三五年内可望降到3-5元。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
二是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支撑能源需求。刘汉元认为,从制造过程来看,我国光伏产业已建立起从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设备、主要产品、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规模全球第一、成本全球领先;从能源投入产出来看,制造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的能源消耗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而系统设计寿命为25年,可以实现零排放、接近零消耗持续发电。
三是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可行的市场成本支持。刘汉元认为,从发电成本来看,现有条件下建成的光伏电站,东部地区每千瓦时电成本大约4-5毛、西部地区3-4毛。如果我们以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来测算,东部地区只有3—4毛、西部地区只有2-3毛;如果同时给予税收优惠,东部地区千瓦时电成本约3毛左右,西部地区只有大约2毛。技术的进步、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提升,三五年内上述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将很快推动光伏发电平价时期的到来,结束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实现市场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撑我国清洁发展的历史转变。
针对当前有人认为,我国已经过剩,没有必要加速光伏产业的观点。刘汉元提出不同的看法,从发电量来看,我国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人均电力消耗2015年只有美国的26%、德国的40%、日本的50%,还有很大需求空间,电力供应并未绝对过剩。
刘汉元说,当前电力消费仅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长远来看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是我们减少雾霾困扰、实现“巴黎协议”减排的必然选择。
刘汉元认为发展光伏产业符合中国国情。他说,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具备一定条件发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而我国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更可建设成为全球最具优势的光伏发电地区。若将中西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打造成为我国的清洁能源基地,一方面可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源源不断输出清洁电力,支持中东部经济清洁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刘汉元说,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合理建设光伏电站后,水土保持能力会得到提升,土表植物覆盖会更好。当地百姓一定比例分享发电收入,可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部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到中西部光伏发电项目,并确定受益扶贫对象,可一劳永逸地确保他们20年以上不再返贫。
刘汉元认为,在发展光伏产业促进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的过程中,还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粗略测算,如果我们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记者盛勤)
责编: